“Lee’s paintings of still life, landscapes and figures, as well as moments of everyday life often depict ideal, almost imaginary, scenes. This is most true of his landscapes that are made up of dense applications of colour. Where there is no reference to a sky, or a break in the landscape, his paintings suggest a self-contained world reminiscent of those described in fairy tales or other children’s stories. These are usually optimistic in atmosphere, yet Lee’s figure paintings and scenes from life can be altogether darker, bold experiments using areas of flat colour that are ‘naïve’ or even surreal in style and composition.” (UMAG 2002)
“I agree mostly. The descriptions about your landscapes are mostly true, but yet some of your landscape paintings can also be "dark" and experimental --- I would say dangerous. It is more so in some of your more recent works. And, I do not think most of your figure paintings / scenes from life are dark/darker. Some of them, I think, are witty / charmful / even hilarious (the single monk-like walking figure). But I agree that your landscape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your figure / life scene paintings. Maybe there is a sense of "eternity" in your landscapes (idealistic /serenity /...), and there is a sense of spontaneity in your figure / life scene works.” (Dr. Tsing Nam Kiu 2005)
the four seasons 四季, each 122 x 152cm, 1997
into the forest 入林, 66 x 25cm, 1997
"當大家也在一窩蜂的歌頌香港經濟繁榮,在李超鵬的畫作的題材中找不到半點欣賞香港這個大都會的蹤跡。在他<一覺十年>的畫冊中,就只有兩幅畫是描繪香港的。但他的畫不停留於對香港的不滿,而是透過畫去尋找那些他所追求的東西。其中大自然的美就是他所追求的。 例如他的畫作<四季>,是四幅 122cm x 152cm 的大畫。畫雖然很大,但畫家就只把一大片象徵春天生機的櫻花,一大塊象徵仲夏豐盛的翠林,一大簇象徵秋日莊嚴的紅葉,一大截象徵冬月晶瑩的雪路展現在觀者眼前。一幅幅巨型並富色彩的畫將四季及大自然的宏偉、巨大的力量自然地呈現出來。 不單止這樣,李超鵬的<四季>還將大自然最基本的顏色展現。這些顏色就是我們對大自然最原始,最當下的印象。這些顏色或是顏色所呈現的美亦是我們不能在香港五光十色的霓虹燈或者盛放中的煙花所能找到的感覺。雖然,他所描繪的只是一花、一草、一木,是平常不過的東西,然而這些正是畫家或是觀者在香港所不能找到的特定空間。
李超鵬畫中的人物,有一個特點,就是大部份都是沒有臉孔的,就算有都只是朦朧的。我們無法從人物的面孔而得到一些關於那人的資料。其實一個人的臉孔是一種很重要的東西,它代表一個人的身份。因此一個沒有臉孔的人亦都代表身份的含糊,變成 nobody。 面對身份質疑的問題,李超鵬的畫中找不到答案,只有一份無奈及寂寞感。在一幅名為<入林>的畫,就充份表現了一種孤零的感覺。畫中只有一人背著觀賞者站在路旁看著漆黑的遠處,一種茫然的感覺頓時浮現。畫中人面前的天空是黑黑藍藍紫紫的顏色混合而成。這個藍黑色的天空留有很多畫者的筆觸,使整個天空也有一種複雜,充滿起伏波浪的感覺。這天空好像把畫中那人的腦海投射了出來,是起伏不定的,複雜的,深沈的。整幅畫的顏色也充滿了藍色的調子。上至天空,下至那人的衣服甚至細緻如街燈也是冰冷沉鬱的藍。畫中的用色沒有半點溫暖,就連街燈也不會發光。透過顏色,李超鵬營造了一種的沉鬱的氣氛。 而<入林>這幅畫,值得注意的是畫者在整幅畫的構圖技巧。在這幅 66cm x 25cm 的長方形畫中,畫者特意地加上一盞街燈,把整個畫也拉長了,並在畫面形成一種張力。整個畫面也給人很長的感覺,彷彿畫家也正要表達一種發自內心的長歎感覺。在畫的右下角,畫者更特意加入兩隻黑色的鳥。那兩隻鳥的存在,不但沒有減退畫中人孤獨之感,反而牠們的存在更顯畫面的單清及那人的孤零。這種點點的失落及孤單會不會就是畫家生活於一個不屬於自己的空間的一些感受?"
(吳朗欣 1999)
the land of colours 五色地, 60 x 72cm, 2005
"李超鵬的色彩變化多端,而且充滿對比,十分引人入勝,乍看他的繪畫,腦海便 浮現出一些西方畫家如莫奈和梵高的大自然作品。但細心觀看,則感受到李超鵬對大自然的情感跟西方畫家是截然不同的,表現方式也不一樣。莫奈鍾情於大自然光線的變幻莫測,梵高樂於表現大自然的生命力,他們都以表現大自然的形態去歌頌自然。然而,李超鵬筆下的大自然卻別有一種神聖意境,他著重表現人與大自然的密切關係。他認為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份;人類沒有權力去支配或改變大自然。他現以西方藝術媒體去表現中國人對大自然的傳統思想,可見他同受中西方的文化藝術所影響。
大自然是很多藝術家的靈感之源。李超鵬眼中的大自然充滿詩意,他從大自然得到啟發,找到了對生活的態度。他認為,人不應有萬物之靈的美譽而目空一切。但人類在追求個人利益和物質享受的過程中,往往破壞了大自然,違反大自然規律。很多時候,在擁有名利以後,仍換不到真正的快樂。如想得到內心平和,人類便須反撲歸真,放開不必要的追求。
李超鵬畫中的人物沒有面孔,人物的用色與背景十分相近,他們完全融入大自然當中。例如一草一木,若稍不留神,便差點兒辨不出來。畫中人(物)沒有蓋過大自然,當中的平衡與和諧感覺就是李超鵬認為大自然與人類之間所應有的。若細味他的畫,會頓時內心平和,但又覺得與大自然有距離,好像是從另一個空間去窺視大自然。畫中人物完全融入畫中,我們好像他們一樣,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又似是在畫外觀賞的人。
城市人的生活就像坐子彈車上,當火車高速前進,無論窗外自然景色有多美,點點的顏色因高速而一起連聚成線,線會扭曲變形,最後化成白朦朦一片,看不清。生活的細節也是這樣被忘掉的,因此我們不如停下來,欣賞一下窗外景色。李超鵬的畫便給予我們這發人深省的啟示。"
(梁之之 2007)